吴远之: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吴远之.大益茶道院院长
非常高兴能够第二次参加茶道哲学的高峰论坛,第一次在贵阳,第二次到了湖州。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陆羽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茶经》,开启中国茶道的崭新篇章。今天到场的各位茶道同仁,包括我在内,都是茶圣陆羽的粉丝。作为一个茶人,一个做茶、售茶、以茶为生的人,到了湖州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所以,我对本次活动的举办方,人大茶道哲学所和吴兴区政府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自然界有多少种植物?据统计大概有35万种,其中有一种植物跟我们发生了密切关系,那就是茶树。我们知道,很多植物也用来做饮料,但只有茶成为了国饮。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甚至可以说,我们中国人血液里面流的都是茶。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茶跟中国人的关系,可谓久远,在历史上有三个结合点引人注意。第一次是发生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云贵川一带。人类第一次发现野生的茶种,经过驯化变成可以种植、可以收获的,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耕种植物,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馈赠。第一次接受馈赠的人是西南地区的人,主要是傣族。大家知道现在印度阿萨姆邦种茶很不错的,研究机构发现那边种茶的人基本上都是傣族的移民过去的。人类跟茶的首次接触,是驯化野生茶树,把它变成可栽培、种植、饮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西南。
第二次发生的大变化在湖州。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发生在湖州。唐代陆羽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品饮时代的到来。他是中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全世界第一本茶书《茶经》,将工匠精神、人文内涵和艺术的美注入茶汤之中,把茶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引进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形成了规模。这是第二次大的飞跃。他在湖州,与社会名流举办各种茶会,并将琴棋书画融入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发生在河北的赵州。赵州和尚在这里留下了“吃茶去”的公案,让茶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了。喝茶可以参禅,八万四千法门,品茶也是其中之一。茶禅一味,真味无味。总的来说,中国的茶道发展就是这三个阶段,三个时间点。
李萍老师很有远见,两届茶道哲学论坛,第一届在茶的发源地,第二届在湖州这个集人文茶之大成的地方。明年是第三届,个人建议可以到赵州柏林禅寺召开,那么大家对茶的理解就比较完整了。从茶的生活化,到艺术化,到最后的跟信仰结合,三位一体。
最后,作为从事茶业的人,我非常感恩陆羽,感恩湖州。自从有了《茶经》,我们茶人就有了名分,我们就不仅仅是种茶、制茶的人了,而是有文化和品味的人了,有信仰和追求的人。当然我们也感谢这些高僧大德,他们把对茶的理解和体验,与宗教的修行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境界。一句话,茶对我们中国人的身、心、灵都有比较完整的滋养。这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发现并利用了茶,茶也影响了我们的心智。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茶道认知学科研项目,也就是用认知学的方式对茶进行研究,揭示茶对中国人心智的影响。
认知科学是在美国1940年代形成的,是研究人的心智和模式之间的科学,是综合性学科。认知科学是由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六大大学科整合在一起,这六个学科组成了认知科学的基本学科,它们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大益集团在2009年的时候,就确立了茶道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成立了大益茶道院,其中有一个部门就叫做茶道学研究部门,它研究的基础就是茶道认知学方面的内容。
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它的功能不一样。右半脑处理的主要是图像和声音,左边主要处理的是语言文字、数字和符号。人的左右大脑功能是不一样的,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性强,右脑发达的就更感性一点。我们会说男生左脑比较好,女生感性一点,这似乎是上帝造人的时候就决定的。
茶道认知论是从茶道出发,探讨人类认识的真理标准、基础、本质、结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等问题的认知学理论。最后由茶入道,建立一个健康完美的茶道心智体系,来认识自我,探求真理。那么,什么是茶道?我们认为,“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指导原则,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达到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
大家经常说品茶,其实这个“品”字有很大的学问,分为三口。第一口,品的是“滋味”。茶为什么从三十多万种植物当中脱颖而出?因为它的特殊的味道,即苦后回甘。你喝它的时候是苦涩的,但是它迅速产生了回甘的甜。这是茶道的生理基础。如果没有回甘体验,茶道是不存在的。刚才周会长讲的六个体会,有几句是对年轻人的鼓励,我相信年轻的时候就跟做学问一样,如果不下苦工夫,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的。先苦后甜,茶这种植物给我们的感受就是这样,所以回甘体验是茶道的根基。第二口,品的是“品味”。在陆羽之后,茶事变成了一种艺术,具有了人文的内涵。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会有更高要求,主要是审美需求。喝茶的时候,环境要雅致些,茶汤美美的,茶服美美的,音乐好好的,追求极致的美感体验。第三口品的是“真味”。在赵州和尚、圆悟克勤等高僧大德的参与下,茶再次得到了升华。我们称之为生命体悟。茶不仅是生活,是艺术,更是体悟生命真谛的方式。在这个层面上,茶道与儒释道等宗教信仰,乃至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从“滋味”到“品味”再到“真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来说,社会上的“品茶高手”是属于第一层次的人,即对“滋味”有很好的把握,我们见到一些老茶人一喝就知道好坏,就知道品种,这个是第一级别,到了极致就叫做茶痴。第二个层次是关于“品味”的,是对茶事过程中的各种艺术的综合,让品茶成为富有美感的体验。第三个层次是关于“真味”的,饮茶是一种修行,是通过茶事展开对真理的追求,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这三个层次的不断升华、不断超越的过程,成为中国茶道的独特之处,也是不同于日韩茶道的地方。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建立全新的茶道心智模式,包括“身、心、灵”,情商、智商、慧商。但是,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完整心智模式,该怎样去建立?我们与国内上百所大学开展大学茶道合作,希望用茶道帮助年轻人建立完整的心智模式。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推广中国茶道,来实现人的“身、心、灵”三个方面的调整、完善和提升。
下面我用两个研究项目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茶是如何影响人的心智。第一个研究项目是“喝茶能提升发散性创造活动的表现”,这个项目是北京大学茶道心理学研究所负责。现在许多大学都在搞创业咖啡,似乎咖啡是助于思考和创新的,通过这个项目大家可以看到,其实茶在创新性思维上的功效更强。我们已经把项目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刊物《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上。以前对于饮茶的心理研究,一般关注在茶能提升人的专注力,即喝茶能够让人注意力集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茶对人类记忆、思考、语言能力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人的创造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聚合型的创造力,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另外一种是发散型的创造力,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表现为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的状态。
为此,我们设计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搭积木。搭积木的过程是对我们思维模式的一个检测,能不能把积木搭好,搭的怎么样,测试的是人的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因为它有无数个可能性,可以搭成无数个样子。搭积木是对人的空间思维想象力的测试,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判断人的思维能力。我们选择了50名大学生,平均年龄23岁,分两组。实验过程是,我们邀请被试者过来,他们并不知道进来干什么,第一组的人,给他喝水,喝完之后聊一下,说我们有个测试,就是搭一个有创意的积木。第二组的人,给他喝茶,喝完后也让他搭积木。我们有评判组,对他们的成果进行判断。结果如何?大家可以看到,编号22和30号的同学,他们的积木搭得比较好,得分拿到了八点几分,这是得分比较高的,大家公认这两位创造力比较强的。另外,也有两个同学比较差一点的。通过计算,喝茶的搭积木的平均分数是6.54,喝水的是6.03,而且我们控制了其他可变量,所以喝茶很明显地提升了他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个实验,是对文字的处理。被试人数为40人,也分两组。进来也是有喝茶、喝水的两类,然后告诉他,有一家拉面店要开张了,让他取几个有创意的名字。被试总共取了1104个店名。然后让评判组对所取的名字进行打分。结果表明,控制相关变量后,喝茶组被试的店名在新奇性上得分(4.11)显著高于喝水组得分(3.79)。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第二个研究项目,这是大益茶道院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合作的“茶道活动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大益八式为例)”项目。简要介绍一下,大益八式,它既是一套泡茶的流程,也是一套心理调整的系统,包括“洗尘”、“坦呈”、“苏醒”、“法度”、“养成”、“身受”、“分享”、“放下”八个茶式。我们认为八式是茶道的基本功。大益茶道院培养了超过15000名的职业茶道师,八式是他们必学的入门课。我们现在就要测试一下茶道练习对人的身心有什么影响。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茶道活动对消极情绪的缓解是什么样的?茶对社交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意?对抑郁的缓解、对自尊水平提升有没有用?对情绪理解力的提升有没有用?对心理幸福感有没有提升?我们所做的是对比分析,即练习茶道之前的身体状态,与之后的身体状态的对比。主要包括血压、皮电、肌电等各项指标。我们选取自愿参加实验的被试84名,他们以前都没有练习过茶道,男女各42名,年龄范围在20-65岁之间,分两组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练完八式的小组成员各项指标呈现良好的态势。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第一,茶道训练可显著提高个体积极心理健康水平(社交能力、情绪理解力以及心理幸福感),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效果,第二,茶道训练可显著缓解个体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消极情绪、抑郁、职业倦怠),且同样效果具备一定的持久力。这些都是非常科学的实验,都是可以重复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