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晶晶:2022年湖北茶文化考察报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日语系 叶晶晶
2022年8月初,我有幸受邀成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湖北考察团一员。冒着酷暑,一行人奔赴荆楚之地,开启了为期两周的茶文化考察之旅。因幼时曾跟随父母辗转于湖北各地,记忆虽浅,却对此行多了几分期待。
考察团一行从武汉出发,沿途考察了英山、赤壁、宜昌、巴东、恩施、来凤等地。本次调研以走访茶企为主,包括大别茶访、赵李桥茶厂、大广茶业、萧氏茶业、采花茶业、金果茶业、高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各地的龙头企业,涵盖了英山云雾茶、赤壁青砖茶、宜红茶、巴东红茶、恩施玉露等多个茶叶品牌。此外,还访问了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所、黄冈市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参观了羊楼洞古镇、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土家民俗馆及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等。通过这些天的考察走访,初步了解了湖北茶产业的整体现状,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六大茶类,尤其是黑茶的发展历史及工艺,同时也有感于同行专家们治学态度的严谨及专业知识的精深。寥寥数日,收获满满,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湖北青砖茶工艺及其历史沉浮
湖北作为“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产茶区。汉口也曾与江西九江、福建福州并肩,名列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其地处亚热带,光能充足, 降水充沛,土壤微酸且砂质。地貌类型十分多样,兼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优越自然环境为茶树的生长造就了良好生态。全域约有70%的地区产茶,包括鄂东的大别山脉、鄂西南武陵山脉、鄂西北秦巴山脉、鄂东南幕阜山脉等四大茶山,孕育了“一红一绿一黑”(利川红、恩施玉露、青砖茶)等重点品牌。
砖茶又称蒸压茶,因外形似砖得名,是用茶叶、茶梗等压制成的块状茶,具有易运输、耐存放的特点。主要可分为青砖茶、米砖茶、茯砖茶、花砖茶、黑砖茶、康砖茶、普洱砖茶等。其中,湖北省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是黑茶行业中商务部首批认定的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有幸考察了赤壁的长盛川茶业、赵李桥茶厂以及中国青砖茶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青砖茶的工艺和历史。青砖茶分为洒面、二面、里茶。砖面上的一层称洒面,而叶片较细,底面的一层称为二面,而两者中间的一层称为里茶,又称包心茶。鲜叶采摘后加工成毛茶时,面茶需经过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里茶需经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等工序后,再经筛分、汽蒸、紧压、定型、烘制、包装成砖。与普洱需要里外配着喝不同,青砖茶面层的茶梗含量少,仅为10%左右,且易于氧化、口感差,因此通常只喝含26%以上茶梗的里茶。
根据赵李桥砖茶技艺第四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多平先生的介绍,青砖茶具有清油解腻、调理肠胃的功能,煮出来的奶茶香气浓郁、口感细腻,且不易被沙尘污染,因此曾畅销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是牧民们的生活必需品。边疆少数民族中甚至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可谓是万里茶道上的生命之茶。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为止,国家一直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彼时青砖茶的销量还较为稳定,占据边销茶市场80%以上,然而现在却不足20%,一度沉寂。除了政策取消这一因素之外,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冲泡复杂等也是导致市场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面对困境,大德和等茶企推出了外观像巧克力的轻量化产品、便携式煮茶机、以及凉茶、奶茶、茶雪糕、茶面膜等300余种新型产品和衍生产品等。这些都是求新求变后做出的新成果,让“青”砖茶化身“轻”砖茶,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群体,为青砖茶焕发新活力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真切体会到助力乡村振兴中茶产业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明确表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与全面脱贫任务相衔接。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的茶产业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 共有102个县把茶业作为其扶贫主导产业。在湖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历史悠久的茶区中,茶产业更是带领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之下,湖北省政府发布了“振兴湖北茶”计划,出台多项政策并拨付了专项资金。在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其山水生态白茶种植合作社现已拥有生态白茶基地397亩,带动农户种植1800亩,村民们通过种植高端白化绿茶,走上了致富之路。而在巴东县内,全县参与精准扶贫的茶企就有80余家,所帮扶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截止2021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553.6万亩,干茶产量40.4万吨,综合产值达到715亿元,共有16个县/市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位居全国第一。在2021年的江西考察中,修水县大椿乡新庄村也是通过种茶设厂,摘掉了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成了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看到茶产业发挥巨大能量,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感受到湖北茶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简单总结如下。
1.品牌众多,茶企呈现同质化,缺乏突出特色。仅以青砖茶品牌为例,除了赵李桥川字牌、羊楼洞牌等重点品牌之外,至少还有20多个其他品牌,知名度低,内耗严重。光从茶的品种、地域、原料等级、包装、口感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此外,茶企的外部装潢、内部设计方面相似度高,短短的几日走访中,就至少看到了两处风格相同的大茶壶地标式造型。
2.茶企对政策的依附性大,核心竞争力较弱。现有茶企中,除了一些老字号,还有不少是近5年新成立的公司,很明显是政策影响下的产物。2019年3月成立的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短短3年内便拥有经销商56家,分支销售门店80余家,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国资控股企业的身份以及政策红利。此外,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直营出口少,导致市场的话语权弱,由此,政府政策帮扶的连续性就成了左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一旦失去外部支撑,对于茶产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3.文化宣传力度不够,重建设而轻经营。在发展战略方面,各地几乎都主推茶旅融合,以旅游为内容,将生态茶园和茶企茶市建成旅游景区,以此实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目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走旅游路线,只为追求政绩而重金打造的民宿也未必能吸引到消费者。虽然也建有不少展览馆、博物馆,但形式陈旧,体验内容比较单一。尤其在茶文化的考证、文献引述方面,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在考察过程中,同行专家们也对此提出不少质疑之声。
三、 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多线推进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想要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好酒”也需要吆喝。在信息化时代更加需要对内修炼核心竞争力,对外创新宣传手段。湖北团黄贡茶董事长徐柏云在谈到茶产业发展时,也曾指出当地茶叶多为自产自销,虽然省内知名度高但在全国低,品牌效应不佳等不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充分发挥农协茶协作用,进行渗透式宣传。在考察过程中,与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恩施州茶叶协会等有过交流,他们也意识到迄今为止偏重工艺技术的问题。在对外宣传方面,可尝试设立专业小组,撰写可读性强,时效性强的短小宣传资料,投放网络平台。除了像正山堂巴东红冠名列车这类宣传方式之外,也可以考虑设计品牌吉祥物IP及周边商品,在火车站等地标中加入茶元素等。加强与邻近省份的合作,通过助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公益活动,定期共同开办饮茶日活动、茶文化节等,将茶叶宣传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相结合。
2.开发茶衍生产品,提高茶叶在生活中的融入度。在考察过程中,有不少茶企为了获得更多年轻客户,紧随潮流,通过开设奶茶店,开通抖音短视频等销售茶叶,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同样是茶叶消费大国,茶叶在日本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融入度要比中国高得多。伊藤园、三得利的无糖茶饮料曾一度超过了矿泉水销量,除了茶叶、茶饮、茶点心之外,还有茶香皂、茶毛巾、茶袜、茶芳香剂、茶抗菌剂、茶染服装等深加工商品,利用茶叶废渣做的茶纸杯、茶纸巾(用于全日空航班)等。提高科技投入,将茶融入在衣食住行之中,以此刷新人们对茶的认识。此类环保健康的茶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是增加茶附加值的方式之一。
3.挖掘特色茶文化,传承茶俗活动。例如,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土家族有着流传了近千年的祭祀茶神仪式。这便是一个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活动。在祭祀仪式上,人们汇聚到当地的“千年茶树王”周围,向茶神苡禾娘娘敬罐罐茶,跳筛茶舞。在本次考察中,也参观了土家民俗馆。与里面包罗万象的展品相比,用厂房重新布置的陈旧展馆则略显遗憾。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并非一朝一夕,通过定期举办小型文化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刊发研究读物、开设茶俗课程、增加互动体验等方式,可潜移默化地培养茶文化认同感。
四、既需保证茶叶品质、扩大影响力,也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此后我国陆续开展了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改。尤其在商标领域,首次明确了诚实信用原则,将其作为商标注册和使用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了打击商标恶意注册的力度,相继印发了《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方案》(2021),《关于持续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通知》(2022),并在各地集中开展了有关商标恶意抢注的专项行动。据统计,2021年打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高达48.2万件。这一数据一方面体现了专项行动的成效,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的薄弱。
关于这一点,此次调研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便是历时10年的“英山云雾”商标抢注纠纷事件。英山是湖北的产茶大县,其云雾茶生长在北纬30度大别山腹地的黄金地带,种植面积26.69万亩,年产达2500万公斤,位于全国前列。自1992年起,英山县坚持每年举办茶叶节,打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形象的英山云雾茶,其作为茶叶品牌,数十年来口口相传,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然而,2006年,当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商标时,却发现已被武汉某企业抢先注册。该企业甚至还注册了“庐山云雾”、“安溪云雾”、“五峰云雾”、“普洱云雾”等其他名茶商标。经过多番交涉,从2006年的取证、提出异议、一审、终审,直至2016年该地理标志商标才回归英山。英山云雾茶协会整整用了10年来解决该商标抢注纠纷。现协会会长叶雪平先生在谈起此事时也十分感慨,足可见维权期间的艰辛。在叶雪平会长的带领下,考察团一行参观了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的办公地,有幸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地理标志使用细则和章程等,所作规定十分细致。
事实上,除了商标之外,产品配方、工艺流程、实验数据等技术秘密的保护,茶叶采摘贮藏方式及茶叶功效改良相关的发明、外观设计的维护,包装标识的准确性等,均应作为茶企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一部分加以重视。然而,在考察团一行走访的众多茶企中,即便是大型的龙头企业,似乎也未见专门设立的知识产权部门,在谈起今后的发展战略时,也鲜少提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做好茶叶品质,稳定客户群固然重要,但也需进一步放开视野,培养维权意识。例如,使用证据的保存。在信息化时代下,一些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直播平台等各种媒体进行的大规模商业宣传记录,展览会博览会上的印刷品及照片,销售合同,收据或发票等,可利用拍照、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方式进行保存,在援用在先使用权进行抗辩时使用,以备不时之需。
因疫情反复,湖北的茶产业也遭受了一定的冲击。但在此次考察中,更多感受到的是茶界朋友们积极向前,勇于突破困境的勇气。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多平先生和杨胜伟先生身上,也感受到了对茶的由衷热爱。遗憾的是因工作安排,未能走访陆羽故地,踏足更多的茶区。
品茗畅谈,是属于茶人们的罗曼史。此行中的日暮霞光,欢声笑语将铭记于心,也感谢创造温暖瞬间的各位新朋旧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