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臣:民国时期的茶叶对外贸易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陆军工程大学政治工作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茶业经济和文化史、军事历史、党的创新理论。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 [20&ZD229]阶段性成果,原刊登于《湖北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经作者授权,在本网站推送,以飨读者,感谢作者的信任和支持!
陶德臣
摘 要: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分为衰落、复苏、衰败破产三个时期。这在茶叶出口数量上得到很好体现,茶叶出口平均价格、出口总值也能体现这种特征。外销茶类主要分为红茶、绿茶、砖茶三大类。此外,还有黑茶、乌龙茶、茶梗、茶末等少量其他茶。国际市场中英国、俄国、美国晚清时期这三大市场仍然重要,但地位不断下降,其他茶叶市场的地位日趋重要,最终成为最主要国际市场。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变迁对茶叶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格局、政府行动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关键词:民国;茶叶贸易;发展阶段;出口茶类;国际市场
民国茶叶对外贸易仅有38年历史,但与晚清72年历史相比,具有更多曲折性。具体地说,晚清茶业及茶对外贸易以19世纪80年代末为分界线,呈现典型的兴盛——衰落倒“V”型特征。民国茶业及对外贸易在沿续晚清茶业衰落的历史惯性方面走得更远,衰落情况更为惨烈。20世纪20年代后,又有所回升,这一局面持续到1938年,嗣后走入曲折破产的境地。由于民国茶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新中国茶业的基础,因此,研究民国时期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特征、原因就显得很有价值。鉴于学术界尚无专文面世,特加以初步研究[①]。
一、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阶段
1.茶叶出口数量。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鲜明发展。以1888年为界,晚清茶叶对外贸易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前期是迅速发展直至繁荣阶段,后期是不断下降的衰落阶段。这一鲜明特征从茶叶出口数量的变迁可以看得很清楚。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时期,清政府出口茶叶的地点主要集中于4个地方,恰克图对俄国输出茶叶,广州、福州、上海对欧美出口茶叶,其中后者是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口岸。所以,从广州、福州、上海的茶叶出口数量即可概见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60年代前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状况,此三大出口茶埠也代表了当时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②]。从统计数字来看,1843年,此三大出口茶埠还只有广州一地出口茶叶17727750磅(合132991担)。1844年,上海始出口茶叶,广州、上海共出口茶叶70476500磅(合528706担)。1853年,福州也开始出口茶叶,广州、上海、福州共出口茶叶105081000磅(合788305担)。1860年,三埠茶叶出口量增至121388100磅(合910638担)[③]。嗣后,茶叶出口数量仍然保持上涨势头,这一趋势一直保持到1888年,是年出口茶叶2413456担。此后,茶叶年出口数量在振荡中持续下降,1889-1894年,茶叶出口量分别为1939159担、1723114担、1802339担、1658340担、1939189担[④]。晚清其他几年茶叶出口数量仍然体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兹见1895-1911年茶叶出口数量表(单位:担)。
年份 | 数量 | 年份 | 数量 | 年份 | 数量 |
1895年 | 1865680 | 1901年 | 1157993 | 1907年 | 1610125 |
1896年 | 1712841 | 1902年 | 1519211 | 1908年 | 1576136 |
1897年 | 1532158 | 1903年 | 1677530 | 1909年 | 1498443 |
1898年 | 1538600 | 1904年 | 1451249 | 1910年 | 1560800 |
1899年 | 1630795 | 1905年 | 1369298 | 1911年 | 1462803 |
1900年 | 1384324 | 1906年 | 1404128 | —— | —— |
资料来源: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84-86页。
晚清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茶叶质量严重下降[⑤],外在原因是印度、锡兰、爪哇、日本茶的强力竞争。衰落的主要表现为茶叶出口数量急剧跌落、市场总危机爆发、世界茶叶大国的地位彻底丧失[⑥]。标志性的事件是,1900年,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出口第一位,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地位降为世界第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茶叶衰落的势头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发展。但民国茶叶对外贸易也并非沿着衰落的趋势直线衰落,而是有所曲折。大体而言,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史可分三个阶段:1912-1920年的衰落时期、1921-1938年的复苏时期、1938-1949年的衰败破产时期。这三个时期,从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价值看,出口数量作为茶叶对外贸易最直接的繁荣与衰落标志,体现得十分明显。
①1912-1920年的衰落时期。1917年、1918年,锡兰、爪哇又分别超过中国,在世界茶叶出口地位中占第二位、第三位,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地位降为第三位、第四位。虽然到1916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140万担以上,1915年甚至还超过170万担,1916年也有150万担以上,但这主要是俄商大力生产砖茶,自运回国所致,并不能代表茶叶对外贸易的复苏。事实上,由于洋茶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及俄国十月革命后停止从中国进口茶叶、俄商砖茶厂停止生产等因素影响,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在1917年特别是1918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嗣后持续数年萎靡不振。“世界大战几乎中止了传统的中国茶叶贸易”[⑦]。此时的俄国是中国茶叶最大销场,“运茶由火车装去,实居多数”,但在世界大战中,“火车因装军品,即停止装茶,时断时续,诸多阻滞”,船只尤为紧张,茶叶输俄大受影响[⑧]。1917年年底,十月革命爆发,边境被封锁,茶叶贸易中止,中国茶痛失俄国主市场[⑨]。大西洋又由于德国“厉行封锁政策后”,“航运阻滞”,欧洲商船来中国装货的不多,吨位也有严格限制,贸易工具奇缺,运费高昂[⑩],许多茶叶滞留国内无法外销。加上英国颁布禁止茶叶入口条例作为战时法,凡不是殖民地茶均在被禁之列,但对印度、锡兰茶则网开一面,允许其装去一半[11],中国茶遂绝销于英国。茶商又受困于“银根奇紧,拆息飞腾”[12],“镑价频长至五先令左右,以致茶价一落千丈”[13],茶叶贸易跌入深渊,输出大减,倒退到鸦片战争前的水准。由于茶叶无法外运,俄商阜昌、新泰、顺丰三大砖茶厂开工极不正常,茶季时竟宣布停工两周,“得西比利亚火车限制解除始能开工”[14]。在中国的其他洋行,办茶同样迟疑,“均不似从前之广收并蓄,交易异常冷淡”[15]。
1918年底,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中国茶叶外销仍无起色。“兵战既终,商战又起,独吾茶业,屡战屡败”[16]。俄国管制对外贸易,提高入口关税,减少生活消费品输入,中国茶销俄毫无起色。英国扶助本国殖民地茶产,压制中国茶,实行不公正的差别关锐。国外洋商竞争不择手段,曾有“某国将华茶大批购去运至国内,翻箱以华茶优胜转装伊国。木箱标╳某国商标,将自己低次之货翻入华箱,销诸他国,故抵自己之价而抬高华茶之价,势必不能畅销于各国”[17],以此达到破坏中国茶叶外销之丑恶目的。因此,中国茶叶外销形势仍无好转。国内“陈茶积滞未销,商力极形疲乏”,1920年5月调查,闽鄂湘皖等省存茶不下20万箱[18]。至1921年1月,两湖二茶还有10余万箱,销出去的茶仅一、二成。祁红销去6成,尚存2.4万箱。上海秀眉绿茶存底8万余箱[19]。总计红绿茶存底30余万箱。红茶“十剩八九,绿茶亦仅销十之三四”[20],茶商忙于销陈茶,但收效甚微。即使运到 海外的茶叶销路也不佳。因此,1920年是近百年中茶叶出口最少的一年。兹见1912-1920年茶叶出口数量表(单位:担)。
年份 | 数量 | 年份 | 数量 | 年份 | 数量 |
1912年 | 1481700 | 1915年 | 1782353 | 1918年 | 404217 |
1913年 | 1442109 | 1916年 | 1542633 | 1919年 | 690155 |
1914年 | 1495799 | 1917年 | 1125535 | 1920年 | 305906 |
资料来源: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84-86页。
由于中国茶叶外销数量急剧下降,其占世界茶叶市场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兹见1912-1920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市比重表。
年份 | 比重% | 年份 | 比重% | 年份 | 比重% |
1912年 | 24.58 | 1915年 | 24.40 | 1918年 | 7.57 |
1913年 | 24.23 | 1916年 | 23.22 | 1919年 | 10.67 |
1914年 | 23.99 | 1917年 | 16.93 | 1920年 | 6.20 |
资料来源: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69-171页。
上表可知,中国茶叶外销数量占世界茶市比重由1912年的大约四分之一降至1920年的6.20%,1920年的比重仅有1912年的比重四分之一,可见下跌之惨烈。
正因为中国茶叶外销数量严重下跌,中国茶叶主要市场基本丧失。英国、美国、俄国为中国近代三大主要市场,三大市场总销量本来占中国外销问题的80%以上,但由于印度、锡兰、爪哇、日本茶的激烈竞争,中国茶在这些市场的比重日益下降。1911年前,情况已经不妙,“除俄国外,中国正逐渐失去在世界各茶叶消费国的市场”[21]。如中国茶在英国市场上的比重,1890年还占30%,1900年退至5%,1907-1911年又退至3%以下[22],1914-1916年,分别为4.1%、4.0%、2.8%[23],以后一般也仅5%左右。美国市场,1890年中国茶占50.7%,20世纪后比重不断萎缩,1919年仅为9.8%,1920年比重有所上升,也仅11.35%[24],但也不足1890年比重的一半。澳洲市场也不妙,1867年前全部进口中国茶,1905年中国茶占其茶销比重不足2%[25]。民国初年,俄国市场占中国茶外销量的一半以上,1920年仅为3.78%[26]。
②1921-1938年的复苏时期。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经历了多年的低谷后,1921年起渐有回升,进入复苏时期,这也是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史上仅有的“繁荣”时期。1923年后,苏俄设立协肋会,在上海、汉口接洽购茶,开始回到中国市场。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滞销茶也处理得差不多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又开辟了北非绿茶市场,这些均对中国茶叶外销直到促进作用。1923年,中国茶叶出口801417担,比上年净增22534担,占出口总值第9位。翌年,输出有所下降。从1925年起,出口数量持续增长,年均保持80万担以上水准,1928年、1929年均超过90万担,分别达到926022担、947730担,代表着民国茶业的巅峰。如此大好形势,不幸发生中东路事件,中苏两国交恶,茶叶销苏大受挫折。又逢世界经济危机暴发,各国农产品过剩,茶叶市场大打折扣,中国茶叶外销数量随之大跌,1930年减为694048担。嗣后到1938年,茶叶外销数量大多数年份徘徊在60余万担间。1931年勉强超过70万担,1934年出口销多,为778194担,跃居各货出口首位,占出口总值5%。总之,此阶段外销发展呈现典型的倒“V”型,但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世界茶市比重均比兴盛时大为逊色[27],充其量不过是瞬息即逝的黄昏夕阳,紧接下来的是令人沮丧的漫漫长夜。兹见1923-1938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及占世界茶市比重表(单位:担)。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1921年 | 432727 | 8.79 | 1927年 | 872176 | 12.80 | 1933年 | 693757 | 10.90 |
1922年 | 576891 | 11.19 | 1928年 | 926022 | 13.40 | 1934年 | 778194 | 12.00 |
1923年 | 801417 | 13.49 | 1929年 | 942850 | 13.00 | 1935年 | 630842 | 10.00 |
1924年 | 765935 | 12.34 | 1930年 | 694048 | 10.30 | 1936年 | 616682 | 9.72 |
1925年 | 783008 | 13.51 | 1931年 | 703206 | 10.40 | 1937年 | 672470 | 10.10 |
1926年 | 839317 | 12.90 | 1932年 | 653556 | 9.30 | 1938年 | 688055 | 10.13 |
资料来源: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69-171页。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84-86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世界重要茶叶市场之剖析》,全宗号:四二二(4),2861。(英)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册,上海:中国茶叶研究社1949年版,第119页。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0页。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734页。
此阶段,茶界人士进行了某些改良和研究,建立了一批茶叶改良场,并举办茶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人才。但究其效果来说并未改变中国茶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最终效果不大。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扩大,茶叶贸易无可挽回走向衰败破产[28]。
③1939-1949年的衰败破产时期。以1945年为界,前7年为日本侵华时期,后4年为国民党统治时期。无论哪个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战火纷飞,茶叶生产、贸易失去起码环境,茶业遭受灭顶之灾,出现了百余年来最为衰落的现象。1938年,江浙皖许多茶区论陷,但由于福建、香港未落入日寇之手,国民党执行茶业统制政策[29],抢运茶叶出口,茶叶出口数量并未下降。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上海、汉口两大茶市中心被日寇占领,福建海岸又遭日军封锁,茶叶运输困难,翌年出口数量大减,仅有2.26万吨,仅为上年数量的54.2%。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失陷,中国茶叶出口阻塞,茶叶只得辗转西北出口,数量极为有限。而福建“海口被敌封锁,福州至厦门、泉州等地海运被切断”,茶叶运输“耗费至可惊人”,中国茶叶贸易陷入绝境,外销几乎停顿[30]。抗战胜利后,各国经济凋疲,茶叶市场不畅。翌年,国外对茶叶的需求增加,国内尚有大量存茶急需出售,由于成本较低,茶商有利可图,茶叶出口尚称活跃,出口稍有增加。但国民党随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法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搞得民不聊生,宋子文又实行所谓“外汇钉牢”政策,至使茶叶出国后的价格反而高于国内价格,茶叶无法出口,茶商无利可图,“茶叶之输出,一落千丈,简直不能与战前(即抗日战争前——引者)同日而语”[31]。茶叶生产、贸易均走进了死胡同。究其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所致。因此,只有推翻腐朽的反动政府,求得国家的完全独立,才能为茶叶贸易开辟广阔的发展道路,这是研究民国茶叶贸易史得出的基本结论。兹见1939-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及占世界茶市比重表(数量单位:万吨)[32]。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年份 | 数量 | 比重% |
1939年 | 2.26 | 5.66 | 1943年 | 0.13 | 0.41 | 1947年 | 2.12 | 5.86 |
1940年 | 3.45 | 8.24 | 1944年 | 0.06 | 0.81 | 1948年 | 2.23 | 6.08 |
1941年 | 0.91 | 2.22 | 1945年 | 0.05 | 0.17 | 1949年 | 2.17 | 5.01 |
1942年 | 0.15 | 0.50 | 1946年 | 0.64 | 2.17 | —— | —— | —— |
2.茶叶出口平均价格。按海关统计的茶叶出口总值除以茶叶出口总量得出的茶叶出口平均价值看,鸦片战争至1876年左右,中国茶叶外销价格总态势是逐渐上涨后趋于平稳,每担茶叶价格都在20两以上,嗣后至1907年降至13-19两/担,1908年起茶价持续上涨[33],1926-1938年一般高达30-40两/担,仅1934年、1937年低于此数,分别为29.77两担、29.39两/担,似乎茶价有东山再起之势。1939年后,茶叶外销逐渐困难,茶价迅速跌落。1926-1938年,茶价相对较高的情况,除了汇率的影响外,还与国内特价指数的上扬、成本加剧、苏销及北非市场的拓展有关。尤其是此时绿茶出口较多,绿茶价格本来较高带动了茶叶总价格增加,这是不足为奇的。综合各种因素,1939年的茶价以银价计,比1867年减少了3两/担左右,以美元计,则减少26.25美元/担,减幅达72.4%左右。即使以银价计算,茶价最高的1931年,以美元计算,茶价也仅为1867年的40.77%。这还没有把洋商对华商的各种额外剥削计算在内!因此,完全有充分理由说明19世纪70年代后的茶价是不断下跌的。兹见1912-1939年茶叶出口平均价格表(平均价格单位:关两/担。美元单位:元)。
年份 | 价格 | 折成美元 | 年份 | 价格 | 折成美元 |
1912年 | 22.79 | 16.87 | 1926年 | 31.19 | 23.70 |
1913年 | 23.54 | 17.18 | 1927年 | 36.26 | 25.02 |
1914年 | 24.37 | 16.33 | 1928年 | 40.10 | 28.47 |
1915年 | 31.18 | 15.11 | 1929年 | 43.52 | 27.85 |
1916年 | 28.23 | 22.50 | 1930年 | 37.87 | 17.42 |
1917年 | 25.85 | 26.63 | 1931年 | 47.30 | 16.08 |
1918年 | 34.82 | 43.87 | 1932年 | 37.86 | 12.87 |
1919年 | 32.46 | 45.12 | 1933年 | 31.64 | 16.27 |
1920年 | 29.00 | 35.96 | 1934年 | 29.77 | 15.77 |
1921年 | 29.32 | 22.28 | 1935年 | 30.14 | 13.62 |
1922年 | 29.46 | 24.45 | 1936年 | 31.91 | 14.92 |
1923年 | 28.56 | 22.85 | 1937年 | 29.39 | 13.74 |
1924年 | 27.58 | 22.34 | 1938年 | 30.25 | 14.14 |
1925年 | 25.39 | 21.33 | 1939年 | 22.45 | 10.49 |
资料来源:据历年海关统计计算,并参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47-348页。计算方法是根据茶叶出口总值除以茶叶出口总量得出茶叶出口平均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出口茶包括绿茶、红茶、砖茶等主要三种茶,它们的价格也不相同。大体而言,绿茶价格最高,其次为红茶,价格略低,砖茶价格最低,大致只有前两种茶的三分之一。兹见1912-1939年各类出口茶叶每担平均价(单位:关两/担)。
年代 | 红茶 | 绿茶 | 砖茶 | |||
平均价 | 折成美元 | 平均价 | 折成美元 | 平均价 | 折成美元 | |
1912年 | 20.24 | 14.98 | 35.64 | 26.37 | 14.81 | 10.96 |
1913年 | 27.55 | 20.11 | 40.56 | 29.61 | 15.79 | 11.53 |
1914年 | 27.80 | 18.63 | 41.42 | 27.75 | 19.32 | 12.94 |
1915年 | 41.31 | 25.61 | 51.96 | 32.22 | 22.72 | 14.09 |
1916年 | 33.95 | 26.82 | 49.90 | 39.42 | 20.29 | 16.03 |
1917年 | 32.54 | 33.52 | 47.08 | 48.49 | 22.24 | 22.91 |
1918年 | 32.11 | 31.42 | 46.74 | 58.89 | 17.35 | 21.86 |
1919年 | 30.41 | 42.27 | 44.27 | 61.54 | 17.42 | 24.21 |
1920年 | 24.93 | 30.91 | 32.68 | 40.52 | 25.71 | 31.88 |
1921年 | 26.85 | 20.41 | 31.98 | 24.31 | 14.60 | 11.10 |
1922年 | 26.03 | 21.83 | 33.44 | 27.76 | 13.23 | 10.98 |
1923年 | 31.05 | 24.84 | 29.37 | 23.50 | 18.42 | 14.74 |
1924年 | 29.47 | 23.87 | 29.38 | 23.80 | 14.23 | 11.53 |
1925年 | 28.71 | 24.12 | 28.85 | 24.23 | 17.74 | 14.90 |
1926年 | 31.92 | 24.26 | 36.78 | 27.95 | 25.09 | 19.07 |
1927年 | 36.95 | 25.50 | 45.19 | 31.18 | 28.28 | 19.51 |
1928年 | 42.46 | 30.15 | 46.31 | 32.88 | 36.29 | 25.77 |
1929年 | 41.85 | 26.78 | 53.88 | 34.48 | 38.43 | 24.59 |
1930年 | 51.04 | 23.24 | 47.37 | 21.79 | 14.44 | 6.64 |
1931年 | 53.20 | 18.01 | 61.80 | 21.01 | 28.19 | 9.59 |
1932年 | 53.65 | 18.24 | 49.08 | 16.69 | 14.18 | 4.82 |
1933年 | 37.23 | 19.14 | 44.38 | 23.26 | 11.31 | 5.81 |
1934年 | 31.55 | 16.72 | 47.33 | 25.07 | 11.56 | 6.21 |
1935年 | 29.11 | 13.15 | 45.50 | 20.56 | 10.88 | 4.92 |
1936年 | 32.22 | 15.06 | 47.79 | 22.34 | 9.85 | 4.60 |
1937年 | 33.86 | 15.83 | 41.42 | 19.36 | 10.05 | 4.70 |
1938年 | 31.41 | 14.68 | 36.28 | 16.96 | 13.22 | 6.18 |
1939年 | 67.98 | 7.49 | 55.16 | 18.05 | 17.05 | 5.58 |
资料来源:据历年海关统计,并参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353页。计算方法是根据各类茶叶的出口总值除以出口总量得出。
资料显示:红茶价格虽有曲折,但总趋势是不断上涨,1939年曾达到67.98关两/担的高价。但实际上,红茶价格如以美元计算,却呈现不断下跌趋势。1939年红茶价格以美元计算,只有7.49美元/担,只有1864年红茶价格87.95美元/担的8.52%。如果减去1904-1918年每担1.25关两的关税和8%的费用(1918年后减去8%),那么,显得更加衰落。绿茶价格表面上也是持续上涨,1927年后,各年除1938年外,均超过49余关两/担,1931年还达到历史最高峰的61.80关两/担,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绿茶价格的真正高昂。以美元计算,绿茶茶价持续下降的态势也是相当明显的,1864年,绿茶价格合美元为127.82美元/担,而1939年绿茶价格却只有18.05美元/担,降幅高达85.88%。又如:1931年,绿茶以银价计为61.80关两/担,为1864年绿茶价格的1.6倍,但拆成美元,却只有1864年价格的16.44%。可见,名义价格的上升,并不是带来了真正的高价,而是掩盖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砖茶的情况也不例外,表面看茶价不断攀高,1928-1929年达到28-36关两/担的高价,但如折成美元价,砖茶价格是步步下跌的。如:1869年,砖茶名义价仅12.45关两/担,折成美元是20.04美元/担,1936年,砖茶价格折成美元是4.60美元/担,仅及前者的22.55%,两者的差价达15.80美元/担。由此可见,红茶实际跌价最烈,其次是绿茶,最后才是砖茶。他种茶中茶末约为5至8关两/担,茶梗价值很小。可见,不同茶类价格大相径庭。
3.茶叶出口总值。1912-1915年,茶叶出口总值均在3000万关两以上,且保持上涨趋势,1915年、1916年分别达到55562519关两、43560417关两的高峰。这大概是近代中国茶叶出口价值最多的两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1917年的茶叶出口总值已不足3000万关两;翌年仅有上年的48.33%,1920年更是历史的最低谷,只有8873135关两。嗣后,除1927-1931年(1930年除外)出口总值超过3000万关两外,其他年份保持在一千万至二千万关两的水准。1940年起,茶叶出口总值每况愈下,利润逐渐干枯。茶叶出口总值如果拆成美元,则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茶叶出口总值的真实发展情况。1912-1914年,每年出口总值超过2000万美元,1915年、1916年均超过3000万美元,翌年下跌至3000万美元以下,1918年仅有17724259美元,1919年骤增至3000万美元以上,1920-1921年下跌较多,1922-1929年出口总值尚有1400万—2600万美元,嗣后急剧下滑。抗战胜利后,虽有一定程度回升,但已是日薄西山,回天无力了。兹见1912-1939年茶叶出口总值数量表(茶叶出口总值单位:关两。美元单位:元)。
年份 | 出口总值 | 折成美元 | 年份 | 出口总值 | 折成美元 |
1912年 | 33777571 | 24995363 | 1926年 | 26165267 | 19885603 |
1913年 | 38936769 | 24773841 | 1927年 | 31616949 | 21815695 |
1914年 | 36457096 | 24426234 | 1928年 | 37133853 | 26365036 |
1915年 | 55562519 | 34448762 | 1929年 | 41252428 | 26401553 |
1916年 | 43560417 | 34412729 | 1930年 | 26283922 | 12090604 |
1917年 | 29107687 | 29980918 | 1931年 | 33253158 | 11306073 |
1918年 | 14066872 | 17724259 | 1932年 | 24761556 | 8418929 |
1919年 | 22398436 | 31133826 | 1933年 | 21957662 | 11291292 |
1920年 | 8873135 | 11002687 | 1934年 | 23169800 | 2273506 |
1921年 | 12605788 | 9580399 | 1935年 | 19014236 | 8591013 |
1922年 | 16966074 | 14081842 | 1936年 | 19680174 | 9198513 |
1923年 | 22905341 | 18324273 | 1937年 | 19760766 | 9236182 |
1924年 | 21127220 | 17113049 | 1938年 | 21215715 | 9916226 |
1925年 | 22145688 | 18602378 | 1939年 | 19503100 | 6381025 |
资料来源:据历年海关统计,并参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62-365页。
二、民国茶叶对外贸易品种类别
民国外销茶类主要分为红茶、绿茶、砖茶三大类。此外,还有黑茶、乌龙茶、茶梗、茶末等少量其他茶。
1.红茶。红茶本为晚清主要外销茶类,由于受到印度、锡兰、爪哇等地所产红茶的强力竞争,19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后随即销量大降,1896年出口量首次跌至百万担以下,到20世纪后一般年出口量只有60万-70万担,比全盛时的1888年减少约百万担之巨。1918年后,更是一蹶不振,年出口量大多为10万-20万担,比重降至占茶叶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20世纪30年代,年出口量已不足10万担,所占茶叶出口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已无实际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茶贸易的衰落状况比较真实地代表着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衰落历史。
2.绿茶。绿茶是民国茶叶出口的另一主要茶类。由于受到日本绿茶的竞争,晚清时期绿茶出口量严重衰退[34]。20世纪20年代后,绿茶在北非市场打开销路,绿茶出口数量有所上升,输出量增至20万-30万担,个别年份超过30万担,所占茶叶出口比重提高到30-40%。20世纪30年代这一比重提高到40%,1939年、1940年还超过60%。1941年后,绿茶输出数量也大减。
3.砖茶。砖茶是民国茶叶出口的另一主要茶类,主要销往俄国。1917年前,砖茶生产与贸易为俄商所垄断[35]。1895-1916年间,砖茶贸易极为兴旺,几乎占出口茶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年均出口量达到50万担左右,1913年、1915年还超过60万担,分别达到606020担、641318担,这是近代砖茶出口的鼎盛年份。砖茶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红茶贸易衰落而造成的茶叶出口数量严重下降的损失。十月革命后,俄商砖茶厂停止生产,砖茶失去俄国主市场,砖茶贸易一蹶不振。20世纪20年代末,又恢复到年出口量最高为20万担的水准。抗战爆发后,砖茶输往苏联运输困难,1939年后,砖茶贸易与红茶贸易一样走向破产。兹见1912-1949年各类茶输出数量及比重表(单位:担)。
年代 | 红茶 | 绿茶 | 砖茶 | 其他茶 | 总计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1912年 | 648544 | 43.8 | 310157 | 20.9 | 506461 | 43.2 | 16538 | 1.1 | 1481700 |
1913年 | 547708 | 38.0 | 277343 | 19.2 | 606020 | 42.0 | 11038 | 0.8 | 1442109 |
1914年 | 613295 | 41.0 | 266738 | 17.8 | 583883 | 39.1 | 31882 | 2.1 | 1495798 |
1915年 | 771141 | 43.2 | 306324 | 17.2 | 641318 | 36.0 | 63570 | 3.6 | 1782353 |
1916年 | 648228 | 42.0 | 298728 | 19.4 | 560183 | 36.3 | 35492 | 2.3 | 1542633 |
1917年 | 472272 | 42.0 | 196093 | 17.4 | 443636 | 39.4 | 13534 | 1.2 | 1125536 |
1918年 | 174962 | 43.3 | 150710 | 37.3 | 75160 | 18.6 | 3385 | 0.8 | 40-4217 |
1919年 | 288798 | 41.8 | 249711 | 36.2 | 143394 | 20.8 | 8252 | 1.2 | 690155 |
1920年 | 127832 | 41.8 | 163984 | 53.6 | 11695 | 32.8 | 2395 | 0.8 | 305906 |
1921年 | 135678 | 31.7 | 267616 | 62.2 | 23549 | 5.5 | 2588 | 0.6 | 430328 |
1922年 | 267039 | 46.4 | 282988 | 49.1 | 22616 | 3.9 | 3430 | 0.6 | 576073 |
1923年 | 450686 | 56.2 | 284630 | 35.5 | 8613 | 1.1 | 57488 | 7.2 | 801417 |
1924年 | 402776 | 52.6 | 282314 | 36.9 | 19382 | 2.5 | 61463 | 8.0 | 765935 |
1925年 | 335583 | 40.3 | 324564 | 39.0 | 141917 | 17.0 | 30944 | 3.7 | 833008 |
1926年 | 292527 | 34.9 | 329197 | 39.2 | 141872 | 16.9 | 75721 | 9.0 | 839317 |
1927年 | 248858 | 28.5 | 333216 | 38.2 | 173148 | 19.9 | 116954 | 13.4 | 872176 |
1928年 | 269615 | 29.1 | 306765 | 33.1 | 256712 | 27.7 | 92930 | 10.1 | 926022 |
1929年 | 294563 | 31.0 | 350055 | 36.9 | 242677 | 25.6 | 60435 | 63.8 | 947730 |
1930年 | 215079 | 30.9 | 249779 | 35.9 | 182386 | 26.3 | 46804 | 6.74 | 694048 |
1931年 | 171466 | 24.4 | 293526 | 41.7 | 166643 | 23.7 | 71571 | 10.2 | 703206 |
1932年 | 147067 | 22.5 | 274707 | 42.0 | 211676 | 32.4 | 20106 | 3.08 | 653556 |
1933年 | 162346 | 23.4 | 288496 | 41.6 | 185141 | 26.3 | 57774 | 8.32 | 693757 |
1934年 | 247504 | 31.8 | 250907 | 32.3 | 214285 | 27.6 | 65027 | 8.36 | 777723 |
1935年 | 173155 | 24.5 | 254575 | 40.4 | 160196 | 25.4 | 42535 | 6.75 | 630461 |
1936年 | 158738 | 25.8 | 257754 | 41.8 | 150218 | 24.2 | 49599 | 8.05 | 616309 |
1937年 | 191183 | 28.5 | 254559 | 37.9 | 143737 | 21.4 | 82586 | 12.3 | 672064 |
1938年 | 180015 | 26.2 | 382084 | 35.5 | 31000 | 45.1 | 128015 | 18.6 | 688055 |
1939年 | 85384 | 22.9 | 229974 | 61.7 | 3453 | 0.93 | 54085 | 14.5 | 372880 |
1940年 | 156397 | 65.1 | 36622 | 15.3 | 18079 | 7.5 | 29063 | 12.1 | 240161 |
1946年 | 72947 | 63.9 | 34325 | 30.1 | 23 | 0.02 | 6754 | 5.92 | 114049 |
1947年 | 88401 | 32.5 | 154056 | 56.7 | 5729 | 2.11 | 23770 | 8.74 | 271956 |
1948年 | 96300 | 33.3 | 126421 | 43.7 | 24549 | 8.49 | 41981 | 14.5 | 289251 |
1949年 | 13596 | 83.1 | 132832 | 81.2 | 888 | 0.25 | 16695 | 10.2 | 164011 |
资料来源:据历年海关统计,并参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