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大会总结发言环节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2024年6月28日-7月1日,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与山东滨州医学院在烟台海阳合作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论坛包括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小组研讨、分组汇报、大会总结发言、闭幕式等环节。今日开始推送第四届高峰论坛大会大会总结发言,主持人为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黄小晏。根据录音文字整理,略有删改,未经本人确认。
主持人:第一时间,请人大历史学院的金永丽老师上来给大家做首场大会总结。
金永丽:这次来开会,我的收获特别大,我先表达对王芳老师、王雅清老师的崇拜,尤其是王芳老师的热情、文采太强了。王雅清老师总结得非常好,点到了几个方面,我非常认同。
我跟在座的各位老师不太一样,大家大都是做哲学的,我是做世界史的,而且是做印度史的,因为我在人大历史学院讲的课程是印度史和世界当代史,但是王雨濛老师和王雅清老师的话,让我安心了一点,你们俩也不做哲学的。我之前参加过第三届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因为我是做历史的,我主要是论从史出,而哲学是形而上,我觉得顺利获得参加茶道哲学确实学习了很多,我也试着发现印度茶叶里面的哲学,跟哲学相关的一点东西。
这次来开茶道哲学论坛比以前的收获更多一些,可能是因为我年龄增大了吧。另外,我补充一下王雅清老师刚才的话,印度茶产业的工业化尤其是规模化确实做得好,但它也有小众的,针对精英的、富人的茶叶制作产业,其实印度茶产业是多元的,它也在顺利获得大数据搞精准定位之类,它们也是与时俱进,就跟咱们的茶叶开展一样。
我感谢李老师和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做总结发言,前天晚上李老师跟我说了这件事,我当时想着把论文全看一遍,后来我发现不太现实,前面有三个小组的老师总结得特别好,我就没有必要总结了,我从自己的视角说一下。我其实也简单翻阅了老师们的论文,包括听了大家的发言,从大家的文章和发言背后可以看到学者和朋友们对儒家文化内核即仁爱之心的传承,对心与身的关爱,对群体和国家的爱,这些可以说都跃然纸上。
中国作为最古老的茶叶生长和消费国,开展起了独特的茶文化,甚至可以说是茶文明,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传统可以传承。习总书记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会利用不同场合向国外政要传播中国茶文化,可见其拳拳之心。
因为我在学校讲印度史和世界史,可能视野稍微广一点。昨晚逛酒店旁边的公园,有老师跟我分享了之前何心鹏老师做的讲座,上午何老师的讲座也是关于文化的,何老师本人是德国人又是做中国茶文化的,今天上午李老师介绍了何老师的经历非常丰富。锡洪把他总结的何心鹏老师的朋友圈也发给了我,他昨晚很高兴地说“我发的朋友圈,何老师给我点赞了。”
我看了一下何老师的朋友圈,也不知道我总结得是否对,何老师讲到了三种“系统”,一是茶业系统,二是地球系统即人类共有的一个家园,三是全球经济政治相关的世界系统,这三个系统交集的核心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其实参会的老师都是怀有这样的关怀之心。
大家都知道,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将印度的唯识学、西方的生命哲学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做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文化观。他认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王雅清老师在小组讨论时,包括刚才的总结发言,她都讲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路径,因为大家开展的背景、环境都不一样,资源禀赋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梁漱溟先生反对普适性文化价值理论,强调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尤其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我觉得在探讨茶文化的时候也可以套用梁漱溟的上述观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茶道哲学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当然今天在小组也听了多位老师讲到日本的茶道,我今天在小组发言时也觉得我越发喜欢印度,因为印度跟中国就是比较像,就是不像日本,日本的茶道,对我来讲有一点点压抑。印度人没有那么讲究的,当然富人会讲究些,富人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买精美的茶具去学习、模仿日本。当然,中国的精英可能也比较讲究,但是普通老百姓就不讲究,我觉得我还是喜欢自在一点的,研究日本茶道的老师可能不太同意,这是我自己个人的观点。
中国有最深厚的茶道或茶文化,或者说是茶思想,这是世界其他国家不能企及的,大家也没有必要觉得咱们的茶叶出口弱一些就难过,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其实,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可以说是被英国人偷去的,但是我们确实又必须承认英国人在茶产业尤其在构建茶产业帝国方面的巨大能力,它使得印度的茶叶从无到有,后来印度独立以后英国就把茶产业往非洲转移,在肯尼亚建立起非常庞大的茶产业。这背后是资本的力量,当然也有政府的扶持。
上午李建平会长讲到湖州政府对茶产业开展的支持,我也深有同感。今天上午于凤玲会长讲到当地政府对她的茶企业、对烟台市茶产业的支持非常宝贵,否则也开展不起来。确实,英国和印度茶产业的开展路径跟咱们非常不一样,它们背后是巨大的资本力量,贸易公司在茶叶生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想说一点,我带的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做印度茶叶公司方面的研究,就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茶叶公司经营方式,他想做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我们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不断学习,刚才王老师讲到了大益集团做得非常好,他们非常善于讲故事。实际上,包括英国、印度也善于讲故事,我觉得他们讲茶故事的方法也可以适当学习一下。
在印度做有机茶叶非常有名的就是拉贾· 班纳吉,他顺利获得一则神话描绘了他的有机茶园命名“玛卡依巴利”,如何成为第一个茶园的故事。它讲到在公元3世纪有一位老妇人有一个神奇的杯子,每天从早到晚会有很多人到她那里买茶喝,而茶杯里的茶永不干涸,所以喝过老妇人茶的人都心想事成,烦恼也消失不见,排队买茶的人越来越多,老妇人越来越受欢迎,老妇人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结果皇帝非常忌妒,就派人去没收老妇人的杯子。因为没有拿到神奇杯子,皇帝把老妇人扔到漆黑的地牢里,后来月光穿透了地牢,老妇人飞出了地牢。这种故事印度人基本上会接受,因为印度人什么样的故事都能接受,中国人会觉得太假了,但印度人是吃这一套的。
之前李老师也分享过我的一篇文章,拉贾·班纳吉非常善于宣传自己,讲故事,他的有机茶园做得挺好。实际上,拉贾·班纳吉有机茶种植的思想来源于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思想,斯坦纳是灵智学会的创办人,他的思想跟我们论坛的主题有契合的部分,比如鲁道夫·斯坦纳认为耕作应与天体运行相一致,农场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是有机的,应该是自我滋养的封闭体系。他也认为土壤和动植物有赖于自然与宇宙的创造力、塑造力的结合。拉贾· 班纳吉特别认同斯坦纳的这些观点,他不仅关注地球,而且关注整个宇宙星球,拉贾· 班纳吉相信农耕时节应顺应太阳、月亮的运动,比如拉贾· 班纳吉有机茶园的顶级茶叶的采摘是在满月前后采摘,是根据生物动力学理论,月亮和星球影响根部、叶子和果实的生长,就像月亮会影响潮汐的变化一样。这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挖掘了一点他思想中的哲学内容。
另外,印度的香料茶的普及其实跟印度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印度人认为香料可以治病,这点我不详细说了,刚才王雨濛老师在小组总结发言时也谈到印度的茶叶,他特别注重这方面,只要注重ESG,即环境、社会和管理的内容,这是致力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的零排放,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开展。这其实也是一种角度,他会吸引投资人和买家,认为他做的茶叶是有机的、零排放的循环经济。
最后我做个总结。中国人很善于学习,比如对佛教的吸纳和开展,我们不惧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可以做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吸纳外来文化的有益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特别提及吕旭龙老师的文章,吕老师是特别有人文关怀的学者,他讲到西方对高效率和规模化无止境的追求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价值观危机,残酷地解构了中国人产茶的文化内容,一味的牺牲生存环境。我觉得不必这么悲观,因为中国茶文化已经深深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是不会消失的,尤其是我们有茶道哲学研究所的努力,还有在座诸位老师的努力,包括作为湖州市政府的努力。
我就说这些吧。
主持人:感谢金老师精彩的总结。下面,我们请上海交大的吕老师做大会总结发言。
吕旭龙:第一时间,真的非常感谢大会能够邀请我,感谢李萍老师!我其实是来学习的,因为我不懂茶道。刚才在小组讨论时我讲了,我在教学当中举例子,比如我们讲工具理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带了一个本子过来,万一需要就查一下。我自己除了专业课以外也上公共课,研究生的课,多数学生不喜欢太纯粹理论的东西,我经常要举例子,讲来讲去就会绕到茶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宝。
我来参会以后特别有感受,特别受到鼓舞,我以前是学科技哲学的,参加过很多科技哲学的会。我来这儿没有一点陌生感,因为我觉得茶道哲学就是中国版的科技哲学或者科技哲学的中国化。比如我们参加科技哲学很多会,也有各种各样的二级专业,比如有科技史、科技伦理、科技社会学等,既有很多涉及科技政策的,还有一些很抽象的东西。
我的感受就是我们的茶道哲学一定会越办越好,以后它将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我记得早些年科技哲学中国化也有探索,比如“气功哲学”,也有杂志叫《中国气功科研》之类的,但是这个路走得很坎坷,当然,将中医跟气功连在一起、养生连在一起,同样也比较坎坷。
我带研究生的时候,有同学选题就涉及对气功的反思、科研的鉴别、反伪科研等,我通常让他不要选这类题,他说“我喜欢”,这些内容作为一个历史事实确实存在,但是很多东西真要做专门的研究就会束缚住手脚。从这个对比来讲,我非常看好茶道哲学,因为我很受益,李建平会长的主题发言让我很开眼界。我上了很多年的思政课,我们也知道“双创”,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开展、创造性转化。其实,我们只是讲到这儿很难往下继续讲,李会长讲了“要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但即便我们知道这个观点也不知道怎么展开。湖州市怎么用茶做出这样的探索,什么高品质生活、怎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很具体的点,我以后再上课,这些例子就很多了,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我觉得这样去上课,中国的很多马院老师都会加入进来,我们的思政课一定要让学生爱听,可是我们又讲了很多宏观的观点,我们只是普通老师,对实际并不分析。我们需要找一个比较具体的实例,每个学生能够感同身受的例子,我觉得茶道哲学给予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是我的体会。
各位老师在前面讲得很好,我其实只能谈自己的一点个人感受,我再谈具体的哪一位老师的文章有点艰难,其次时间也不够。今天给我的感受是这次会议办得很好,它紧扣时代命题,我们的论文里面要健康,我们很多老师很自觉地联系这个主题,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而“健康、和谐、幸福”是我们社会的重要价值观。我觉得很多会议文章,我都可以在给学生上课时用上,这个时代通俗地讲“卷得太厉害了”,我们年轻的学生经常感到有点喘不过气来了。我们就是要告诉他如果你重新回归传统,在现代中找到一个点,你过得不会感到那么应付不过来,你可以找到一点平衡。
我还有一点反思,有些老师也谈了我们这个学科如何继续开展的问题,我相信它将来一定是一个学科,作为一个学科就需要一个学科的建构,比如范式的建构,李萍老师勇担这个担子,带着我们大家去讨论一些属于我们这个学科的一些范式,有意识地引导我们慢慢把它构建起来。当然,谈到茶文化,不一定只是中国,如果我们茶文化这个学科范式特别成熟,我们可以引领世界茶文化的潮流。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做到这一点。
我感受到会议主持得特别好。因为我能感觉到整个安排务实高效,参会者研讨得特别好。友爱真诚,大家带着激情,我们很受感染,我们知道做哲学的人通常比较乏味,我本人也不幽默,我来到这儿特别受到鼓舞。开放包容,我们也可以讨论宗教,我们在马院待久了以后,我们一讲话就要想这个是不是适合讲?我们这儿比较放松。
最后,再感谢大会非常成功的组织,感谢李萍老师大量的付出,她非常辛苦,我们掌声感谢她!
主持人:感谢吕老师精彩的大会总结!
下面,请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高明牧师为我们做大会闭幕总结发言。
高明:第一时间,非常感谢李萍老师能够让我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次参加会议使我受益匪浅,在茶方面更加扩大了视野,让我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我很盼望下一次能够继续参加,也非常感谢会务组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感谢他们为会务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美好的安排!
在这里,我谈不上总结,只是向各位汇报一下我对茶文化的一点思考。
关于基督教与茶,我觉得对中国来说这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我曾于2020年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基督教中国化与茶文化》,拿到学位后该论文也在2020年出版,当时大益集团的吴总也参加了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现在记忆犹新。
最近几年我在竭力推进基督教如何寄寓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如何借助茶文化对基督教有更多的理解,借助茶文化促使基督教在中国有更多的表达。在疫情时期,我也在思考如何能够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茶文化走出去?基督教产生自欧洲、西方,它们的底色文化就是基督教,那么中国化的基督教如何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带着中国茶文化走出去?这是我最近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我很盼望各位老师,特别是李萍老师、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的各位老师能够帮助我一起思考,我们很盼望能够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推进基督教脱掉犹太的帽子,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理解基督教,不再把基督教看成是洋教,可以看成是中国的基督教。
我想讲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让基督教带着中国文化、中国茶文化,这才真正能让中国的基督教成为世界基督教的一员,塑造中国教会的全新形象,能够表达我们中国文化当中的丰富内容,特别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敬天思想、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精神,我们更盼望我们继续努力能够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高牧师非常精彩的大会总结!
我作为李萍老师的第一个博士生,2023年底与李老师商定第四届“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在海阳举办的事项,我于2024年3月回到海阳,与多位海阳市领导进行协调,同时到论坛举办的酒店实地考察,把所有的海景房都给各位老师提前预订下来。
海阳是我的老家,我父母30多年前海阳市工作,之后调到烟台市工作,我不断居住在烟台市区,滨州医学院的主校区早在20年前就从滨州搬到烟台,我是于2023年从海军航空大学转业到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在接到在海阳举办本届高峰论坛的消息之后,套用一句部队常说的话,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很多安排上有不周到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谅解。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天晚上请各位老师去观海平台观看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海阳大秧歌表演,但因为今天下午下雨地面比较湿滑不便进行这种高强度的舞蹈动作,所以我们的日程做了调整,明天的新计划安排是:早晨7:50,所有参会者到一楼大厅集合,我们特别邀请了海阳大秧歌的表演队到酒店门口为各位老师进行专场表演!山东是齐鲁之乡,特别讲究礼仪,我们海阳又甚,因为当地不断有句话“天大地大不如海阳大秧歌的礼仪大”,明天就让各位老师看看我们的海阳大秧歌,尤其是最后他要用特殊的方式“三拜九叩”来答谢、祝福各位老师。关于海阳大秧歌不多说了,我把详细情况发到群里面。表演一般是半小时。
看完演出后,我们集体乘坐中巴车前往考察地。8:30准时乘车去海阳的“丹露春”茶园参观,9:20准时等车前往海阳的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有有九龙湖、成道禅室,也就是药师的道场,我们根据各位老师在小程序报告的需求,有的可能是11点就要送机场,有的要回到酒店,还有的要去海阳站,各位老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下问我。
总而言之,我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各位老师到海阳市来看海阳来品品海阳的茶,我衷心祝愿我们的“茶道哲学高峰论坛”越办越好,向海向阳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