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茶座第14讲】:日本煎茶道与隐元与周恩来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文:郑悦 图:刘雪萌
11月1日上午,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在人文楼600会议室举办了第十四讲“哲学家茶座”系列活动,来自日本法政大学的王敏教授作了题为《日本煎茶道与隐元与周恩来》的学术讲座。李萍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哲学院、历史学院,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大益茶道院工作人员,以及各界茶文化爱好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李萍教授在开场中称王敏教授身上有“三奇”:一是王老师作为一个中国人,却在日本做有关日本学方面的研究。二是王老师的研究学科跨度非常广。三是王老师热爱参加各类国际间、学术界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
王敏老师在讲座初始,谈到了日本妇女的地位,她们的自由闲暇时间比较多,“茶道”就成为了她们中很多人的必修课。煎茶本来是中国早期的工艺,它最初的意思是,用水煮采集的嫩茶叶。在中国,随着茶叶“杀青”技术越来越细分,“煎茶”作为最初的并不成熟的杀青工序,逐渐消失。但明末清初的隐元禅师却将中国的“煎茶”带去了日本,成为日本煎茶道的始祖。因为当时的中华文化是日本精神世界中最神圣的坐标,当时的日本政府不仅高规格接待隐元禅师,还允许他在日修建寺庙、传播新型的茶文化。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茶道曾是名利场上的工具。那时日本社会严格奉行“抹茶道”,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只有皇室与贵族才能享用“抹茶道”,中层阶级及平民无缘接触抹茶道。后来,千利休把“佛法在茶汤中”的理念带入了茶道,从外在和内在改变了日本茶道的气质。而隐元带来的“煎茶道”打破了“抹茶道”的封闭,很快在宫廷与市井流行,为商人、文人以及武士阶层所接受。王敏教授详细介绍隐元禅师的生平,并探讨了他东渡的原因。除了煎茶道以外,隐元在建筑文化方面也有不少成果。他将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改造成自己家乡的模样并流传下来。如今,万福寺已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另外,隐元禅师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在饮食文化方面,隐元禅师创造了煎茶道,带去了中国的素食,改革了日本的饮食。
隐元的日人弟子柴山元昭暮年还俗后,在京都挑着茶担卖茶,人称“卖茶翁”。他极力弘扬茶的素朴、本真的精神。后来,他的泡茶方式得到推广,煎茶道逐渐成为一时风尚。以茶为媒介,隐元的到来拯救了消沉不振的日本佛教,促进了日本禅宗的振兴,而且有效传播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老师还向听众介绍了全日本煎茶道联盟与煎茶道流派。全日本煎茶道联盟于1956年成立,作为煎茶道唯一的全国联盟组织目前共有39个流派加盟,不断推动煎茶道的普及和发展。
最后,王敏教授谈到了周恩来与隐元的联系。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在1919年清明节前后游岚山,并写下了《雨中岚山》和《雨后岚山》两首诗。循着周恩来的足迹,王老师带领听众来到了岚山大悲閣千光寺。这座佛寺的住持高泉性潡是隐元曾经的弟子,他在寺碑上刻上大禹精神的字样。周恩来在造访岚山,肯定看到了角仓了以(日本水运功臣,被誉为日本的大禹)的纪念碑、隐元生活过的千光寺,从建国后周恩来的文章里,也可以看出他十分推崇大禹的精神。隐元、大禹与周恩来这样三位毫无瓜葛的历史伟人就这样走在了一起。
王敏老师最后用精妙的语言总结了发言。她认为,日本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子,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研究日本,也是学习、了解、研究中国。
在短短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王老师娓娓道来丰富精彩的历史故事与茶道知识,听众们被深深吸引。在提问环节,听众们十分踊跃,提出了许多问题,王老师都一一作了详细回答。讲座结束后,在场听众纷纷围住王老师,与她合影留念。与会爱茶人士还纷纷拿出手机现场扫码关注茶哲所微信公众号,带着慢慢的知识收获依依不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