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教授应邀作《中国茶道精神与儒家伦理》讲座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近日,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所长李萍教授应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的邀请,在孔学堂六艺学宫礼教室做《中国茶道精神与儒家伦理》主题演讲。近百名当地市民冒着7月的酷暑和骄阳,齐聚六艺学宫礼教室聆听了这一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Figure1:李萍教授演讲现场)
讲座伊始,李萍教授简要介绍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成立缘由、所完成的工作和研究目标,阐述了茶道哲学研究所创设的主旨。在正式讲座开始,她就对饮茶、品茶和茶道作了明确的区分。她指出,茶道不同于其他完全脱离实物的“大道”,茶道始终不离茶性,与茶具有深度勾连,保持了即物性,因此,茶道是介入形上大道与形下器物之间的层次。
讲座紧紧围绕“中国茶道精神与儒家伦理”这一主题,分为“中国文化传统孕育的中华茶道、中华茶道的基本精神、儒家伦理与中华茶道的交汇”三个部分。李萍教授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结构谈起,提出茶道和中医都是儒释道一体所发挥出的实际功用。她还提出中华茶道是在宋代才真正提出,唐代只是铺垫,不能将茶文化与茶道混为一谈。
关于茶道的定义,在目前可查的文献中就多达60余种。李萍教授明确主张,“茶道意指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自身的性质首先是它的自然属性和对人身心的益处,在此之上关于茶所展开的情感投射和意识升华才进入到人所创造出的精神世界”。这一定义强调了两点:其一茶道必须进入精神世界,其二茶道不能脱离茶这个媒介、不能违背根本的茶性。
(Figure2:李萍教授回答听众的提问)
李萍教授在中华茶道与传统儒学存在高度一致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从闲、隐、乐三个方面对中华茶道的基本精神作出了阐释。她认为,“闲”是中华茶道的心理基础,“隐”是中华茶道的社会主张,“乐”是中华茶道的价值追求,就三者的内在关系来讲,“闲”是前提条件,“隐”和“乐”是刻意营造或试图表达的精神状态。三者最终统一到“人”这一主体,而达到这一统一的媒介是茶。
(Figure3:认真聆听讲座的现场听众)
生于华夏、成于华夏的中华茶道必定与这片土地上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学交融汇聚。李萍教授从中华茶道的即物性、所提出人生哲学命题的方法论、现世性、 “茶人精神”的伦理体现等四个方面,分别对应着儒学的自然主义倾向、思维方式、现实主义关怀和伦理主张, 从而论证了中国茶道精神与儒家伦理交汇于华夏大地的逻辑必然性。
(Figure4:踊跃提问的听众)
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台下听众踊跃提问,李教授耐心解答,并为个别中华茶道的爱好者推荐了相关参考文献。通过这次讲座,听众们不仅获得了对中华茶道的新认识,而且也厘清了若干关于中华茶道的不实之词,对中华茶道有了更深的领悟。中华茶道绝不只是茶汤本身,更不是依托器、境、室等外在化条件,它的核心还是饮茶者的内心观照以及饮茶同伴间的心与心的沟通,换句话说,就是以茶为媒介而展开的精神领悟。